近日,網絡信息安全事件可謂層出不窮,先是Facebook被曝5000多萬用戶信息被泄露并遭“劍橋分析”公司濫用;接著人民網曝光某些手機APP肆意向用戶“要權”以獲取用戶隱私;再接著央視曝光Wi-Fi萬能鑰匙類軟件竊取用戶密碼信息的行為......
這不禁讓無數網友驚呼,“網上到處是陷阱!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玩耍?”
其實,諸如此類用戶信息泄露或被非法獲取的事件,早已不是新鮮事。近年來,隨著電信詐騙、網絡竊取和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等事件不斷進入公眾視野,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個人隱私安全。
據《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(2017)》顯示,中國57%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嚴重,76%的網民親身感受到個人信息泄露帶來的諸多不良影響。
為此,我們不禁要問,互聯網時代,我們該如何保護好個人的隱私安全?
當前,造成信息泄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:
軟件開發者非法利用用戶數據
有些軟件通過非法竊取用戶信息再回傳至服務器,從而積累大量數據資源。
軟件本身存在安全隱患和漏洞
無論是開發者在設計軟件時預埋的后門,還是編程疏忽留下的漏洞,只要存在風險點,就可能被有心人利用,從而危及用戶隱私安全。
數據在傳遞和存儲過程中的風險
目前,有相當多的應用程序,未對用戶信息傳輸和存儲做加密處理,這極易導致我們在傳遞和存儲數據時被監聽,或者數據被篡改,從而危及用戶信息安全。
用戶缺乏風險意識和信息安全常識
用戶掌握信息安全常識很有必要。比如,如果用戶懂得家用無線路由器的高級安全配置,及時升級無線路由器固件,修補漏洞,修改登錄用戶名和密碼,并綁定上網終端MAC地址,那么,即使你的Wi-Fi密碼被竊取,只要對方無法登錄或破解你的路由器并修改配置,也無法上網。
此外,國家缺少對APP開發管理的標準規范,及對軟件應用市場的監管。
面對如此現狀,只有多方共同發力,才有可能破解難題。
國家層面
應當在學科中合理地設置信息安全課程,有關部門大力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向公民普及信息安全知識和常識(如:手機上網注意事項、路由器安全設置方法等),并根據國際國內信息安全動態,及時向公民宣傳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知識技能,不斷提高公民的信息安全意識和防范技能。
同時,有關部門應積極研究、完善有關網絡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,加快研究制定APP開發和運營規范標準,明確“用權較小化、索權透明化”原則,積極推動運營商落實“信息加密傳輸、數據加密存儲、系統安全監管”措施,提高用戶信息的安全性。
此外,建議有關部門建立APP安全審查機制,建立舉報平臺,出臺獎懲措施,并整治現有移動應用軟件市場,以規范運營,確保用戶利益不受損害。
軟件開發和運營層面
有關人員應守好職業道德操守,遵守國家法律法規,強化信息安全理念,以創新的思維、過硬的技術和規范的運作模式贏得用戶并占領市場。同時,要盡快研究落實信息加密傳輸和存儲的對策措施,盡可能將重要數據信息存儲于國內服務器上,確保信息系統和數據可查可控,便于監管。
我們自身
應當遵紀守法,加強對網絡信息安全知識和常識的學習。同時,當我們發現有威脅網絡安全的風險和行為時,應主動向有關部門舉報,共同維護好我們的網絡空間安全。